磷脂:功能与分析

磷脂分子是一类带有磷酸基的两亲性化合物,既包含由脂肪酸链组成的疏水尾巴,又包含由磷酸盐连接的取代基组成的亲水头。血浆中的磷脂主要有七种:磷脂酰胆碱(PC)Lyso-phosphatidylcholine (Lyso-PC)磷脂酰乙醇胺(PE)磷脂酰丝氨酸(PS)磷脂酰肌醇(PI)Phosphatidylglycerol (PG),鞘磷脂(SM)

磷脂的功能

磷脂不仅维持细胞膜的正常形态,而且参与生物的大量生命活动。

磷脂在信号转导、物质交换、细胞凋亡和增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,如甘油磷脂是脂质第二信使的前体。

磷脂代谢产物如花生四烯酸、前列腺素、血小板活化因子等也在发热、炎症反应、血小板聚集中发挥重要作用。

研究表明,磷脂是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,是人体信息分子前体的储存形式。其水解和氧化产物可通过影响分泌或神经系统调节人体代谢,改善记忆力等。它也是许多疾病形成的化学介质。

此外,有报道称许多疾病与磷脂代谢异常有关,如糖尿病、阿尔茨海默病、胰腺癌等。因此,近年来,针对磷脂的结构、功能和代谢的研究已成为生物学、医学和药理学领域的热点。

每一种磷脂都不是简单的化合物。磷脂的组成,取决于极性头基团、碳链长度和不饱和键的数量,是高度复杂和多样化的,因此分析磷脂可能是非常困难的。

磷脂:功能与分析

磷脂检测方法

随着软电离技术(电喷雾电离技术(ESI)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技术(MALDI))的发展,质谱检测器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磷脂的分析。软电离技术几乎不产生碎片离子,特别适合于鉴定复杂化合物的分子量。相比之下,以高分辨率飞行时间TOF为代表的质谱具有强大的定性能力,特别适合于鉴定复杂的磷脂混合物。

虽然ESI定量的线性范围不如紫外检测器宽,但质谱检测具有检出限低、特异性好等优点。与其他色谱常用检测器相比,在进行色谱定量分析时,需要保证色谱峰的奇异性,色谱峰不能含有其他干扰成分。质谱在这方面的要求较低,可以进行多反应监测,母离子、子离子扫描和中性损失扫描,更适合于复杂基质中低浓度磷脂的鉴定。

创新蛋白质组学以液相色谱-电喷雾电离质谱(LC-ESI/MS)作为磷脂研究的核心研究工具,为疾病诊断和新药开发提供广泛的服务。

*我们的服务只能用于研究目的,不能用于临床用途。

在线调查

联系我们

版权所有©2022创意蛋白质组学。保留所有权利。